瑞幸最近有很多喜事。
2月8日,谷爱凌夺得冬奥会自由式跳台滑雪金牌,引爆全网。冬奥会前签下谷爱凌的瑞幸咖啡,可以说是享受了一波不错的人气。
此外,2月5日,瑞幸支付了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的最终罚款,并与美国证监会达成和解,解决了财务造假的遗留问题。
1月底,以大股东大成资本为首的财团收购了原造假管理层受委托清算的股权,将陆正耀及其关联方完全排除在外。
种种迹象表明瑞幸可能重返纳斯达克。会这么顺利吗?
计划重新上市?
缴纳罚款后,瑞幸仍有扭亏为盈的资本,其基本市场还在,仍有重新上市的可能。
瑞幸的罚款看似天高,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
除了1.8亿美元罚款外,瑞幸还缴纳了另外两笔罚款:2020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瑞幸开出6100万元的罚款; 2021年9月,瑞幸与美国集体诉讼原告代表达成1.875亿美元的和解意向书。
此外,瑞幸还于2021年5月减少注册资本2.5亿美元用于债务重组。
雷雨之初,有专家预测瑞幸面临的罚款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现在看来,实际罚款金额只是当时预测金额的一小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罚款之外,瑞幸前任管理层中没有一人因财务欺诈而面临入狱。陆正耀仍在积极创业,追求面条、凉菜等餐饮新趋势。
与之前美股财务造假的案例相比,瑞幸咖啡确实是幸运的。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因财务欺诈被罚款5亿美元,最终破产。涉嫌参与金融欺诈的三大投行,即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分别被罚款20亿美元、22亿美元和6900万美元。
为什么瑞幸的财务造假没有像安然那样导致破产?一方面,瑞幸原股东愿意出钱出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瑞幸提出的和解方案可以满足那些遭受损失的美股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更好的结果。他们不仅可以获得一笔现金,还可以保留一些股票。
与瑞幸达成和解的投资者或许也希望该公司重组成功后能够重新上市,从而套现。
1月底,瑞幸还率先引入知名机构IDG资本、战神SSG。此举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告诉投资者,瑞幸重新获得了大型机构的信任;二是告诉投资者,瑞幸已经重新获得了大型机构的信任。二是为以后重新上市铺路。有了顶级机构的背书,瑞幸上市时将有更好的胜算。
资本是逐利的,只有瑞幸重新上市,这些私募机构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瑞幸咖啡近一年在粉单市场的股价表现。图片来自雪球。
过去一年,尽管粉单市场没有要求披露财报,但瑞幸每次都坚持公布财报。从此举也可以推断,瑞幸仍有重新上市的计划。
已满足转让条件
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称,瑞幸咖啡最快将于2022年重返纳斯达克。
瑞幸官方否认,但从未放弃重返纳斯达克的想法,只是时机尚未到来。
然而,从粉单成功转入纳斯达克并不容易。
瑞幸从粉单转板至纳斯达克,首先要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这些只是最低要求,瑞幸现在已经基本满足了条件。
截至2022年2月9日,瑞幸在粉单市场的报价为每股13美元,市值为37.57亿美元,流通股总数为2.89亿股;近90个交易日最低股价为8.4美元。瑞幸没有透露股东和做市商的数量,但这两个条件并不难满足。
有专业人士告诉无面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瑞幸解决债务问题后,只要符合纳斯达克上市条件,理论上就可以重返纳斯达克。 。
不过,即使在财务层面满足转让条件,瑞幸的回归仍然存在障碍,这可能主要来自于市场心理。
上述专业人士表示,作为一家有财务造假历史的公司,如果瑞幸如此轻易重返纳斯达克,将在美国资本市场树立不好的榜样,甚至可能降低现行有关财务造假的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事实上,即使转板条件并不苛刻,在过去的几年里,粉单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成功转板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这足以说明其难度有多么大。转移。
美国股票市场除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外,还有多个场外交易市场。 OTC交易分为OTC和OTCBB市场,其中OTC又可细分为OTCQX、OTCQB、OTCPink(粉单市场)。
▲美国股市结构。
瑞幸所在的粉单市场是市场的最低层。可以说是交钱就可以进入。没有最低财务要求和财务报告披露要求。
与主板市场相比,场外市场缺乏监管,信息披露不透明,交易量远低于主板,很容易操纵股价。尤其是粉单市场,常常被视为“垃圾股”的聚集地。
据“谎言终端”统计,从2018年至今,粉单市场上数万家公司没有一家能够成功转战纳斯达克。从三年平均转移概率来看,OTCQX最高,为8.7%,其次是OTCQB,为7.7%,粉单市场为0。
由此可见,瑞幸想要脱离粉单市场是多么艰难,这相当于创造了另一个奇迹。
时间到了吗?
对于瑞幸来说,有机会肯定会重新上市,但在没有重新获得投资者信任的情况下仓促重新上市可能对瑞幸来说是一种负担。
如果瑞幸在没有恢复投资者信任的情况下重新上市,瑞幸可能面临两种情况:第一,发行的股票没人关心,大股东最终可能要买单;第二,瑞幸咖啡可能面临两种情况。第二,可能有人愿意接受。股,但认购价格可能远低于企业预期。
因此,瑞幸立即否认了重返纳斯达克上市的传闻。
要恢复投资者信任,瑞幸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公司治理。瑞幸财务造假是管理层的问题;此外,还必须以出色的表现来证明自己。
在公司治理方面,与“假管理层”相比,目前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进一为首的管理层显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这是一个好兆头。
在业绩层面,投资者最关心三个数据:营收、利润、成本。
尽管瑞幸在2021年第三季度已经接近扭亏为盈,但“老瑞幸”留下的坑不会那么容易被填满。
财报显示,2020年、2019年、2018年,瑞幸净亏损分别为56.03亿元、31.61亿元、16.1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成本方面,由于持续扩张,瑞幸面临着相当大的成本压力,这可能会拉长其回报周期。
2021年三季报显示,瑞幸营业费用达到23.57亿元,同比增长46.8%。其中,咖啡材料成本和店面租金成本分别为9.2亿和5.16亿,后者同比增长26.3%。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的瑞幸咖啡与一年前相比并没有那么糟糕,但还没有到投资者可以忽视欺诈污点的地步。
要知道,瑞幸已经不再是资本的唯一选择。
在瑞幸陷入财务造假的这两年,新的咖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后开始快速融资扩张。例如,方式咖啡2021年完成4轮融资,估值达到28亿美元。
▲咖啡领域投资火爆。
另一方面,瑞幸也面临跨境势力的围剿。 2021年,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都开始跨境销售咖啡。喜茶的生椰子拿铁、生椰子果冻拿铁、奈雪的生椰子拿铁、浓牛奶拿铁都把矛头指向了瑞幸。
瑞幸目前虽然拥有规模优势,但在融资方面却处于劣势。资本似乎更倾向于那些发展迅速的新兴品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投资者相信瑞幸不会再犯错误,但投资者为其买单也会比以前困难得多。
在各咖啡品牌竞相扩张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增长速度,瑞幸只能随之扩张,但不能再一味追求发展速度,需要在扩张的同时保持理性运营。
过去,瑞幸表面上是卖咖啡,但本质上是一场资本游戏。
复活后,瑞幸是继续之前的资本游戏,还是放慢产业发展的步伐,就看其是否急于重新上市。而这一切的决策权都落在了大成资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