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求助]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23-08-27 03:0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宋斌文 由美国次贷问题所引发的支付危机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不是倒闭就是被接管,从而出现了震惊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金融动荡迅速波及世界各个角落。其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总体而言,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首先,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暂时中止了遏止中国和平崛起的图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明显提升,GDP总量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中国和平崛起之路正蒸蒸日上。为遏止中国的崛起,美国采取当年对付日本如出一辙的方式,通过中美战略对话,以人民币被低估为借口,不断逼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极力鼓吹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而自己却不断贬值美元,滥发货币,放松金融监管,让华尔街冒险家们滥用金融衍生产品发动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诱使境外金融大鳄通过直接投资、地下钱庄、虚假贸易等多种方式把大量国际“热钱”进入中国追逐利润最大化,导致了2006年、2007年我国股市和房市的火爆,资产泡沫不断被吹大,流动性过剩日益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美国自顾不暇,不得不中止遏止中国崛起的计划,为我国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赢得,宝贵时间。 其次,中国是美国主要债权国,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过去美国逼压中国的局面变为向中国求救的局面,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发言权。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标志着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时代将逐渐远去,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另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有限,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大。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欧美金融危机现在到了哪一步?究竟何时结束?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将使中国建设面临比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涉及到我国对欧美出口的大幅锐减,过去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很可能出现为仅能依靠投资来驱动。前几年因快速投资所形成的产能过剩会加剧,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态势会加深,2008年通货膨胀的现象会趋缓,转至2009年极有可能成为通货紧缩,从而更加剧宏观调控的难度。

2008年经济危机黄金价格_2008年金融危机时黄金价格_08危机黄金为何下跌

其次,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暴露于风险之中。截至2008年7月,达到1.9万亿美元,是越南以后的124个国家GDP的总和。而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和“两房”相关债券在1.2万亿元左右,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中国大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财富急剧缩水。 再次,国际外部环境的恶化增加了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难度。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的拉动,靠内需拉动则是“软肋”。虽然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势头强劲,但维持消费增长的源动力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目前股市、楼市低迷,居民财产性收入普遍缩水,就业压力增大,人们可预期收入难以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向依靠内需拉动面临着种种困难。 最后,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大,但美国房地产市场大幅动荡与金融危机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产生恐慌心理,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房地产业大幅调整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原因在于: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高昂的房价让普通购房者望而却步,有需要没需求,致使房市低迷,房地产开发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如果房地产泡沫不尽快稳妥地挤掉,购房者观望心态不消除,导致房市长期低迷,无疑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会急剧上升,水泥建材、钢材及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会受到极大冲击,更让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急剧萎缩。

综上所述,未来数年中国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应采取如下举措。 第一,未来“保增长”要优于“控通胀”。原因在于: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国际输入型成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铁矿石、煤炭等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将阻碍我国PPI不断攀升,会促使CPI继续走低,再加上中国产能过剩,对外贸易出口下滑,故未来防控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大大减轻。我国未来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应一方面通过大幅降息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为减轻出口企业的压力,应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必要时要实行人民币贬值政策。另一方面要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不仅全面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减轻企业负担;把个人所得税现行的分类征收改为综合征收,而且要大幅调低房地产流通环节税负。同时,加大发行国债力度,以加强对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第二,始终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不动摇。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比重一半以上,但我国消费仅占GDP的15%左右。虽然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势头强劲,但维持消费增长的源动力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目前我国政府、企业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格局极不合理。

因此,首先要改变“国富民不富”的状况。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从2003-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2%,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8%和6.8%,2006年居民储蓄的比重比上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下降11.9个百分点,这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过于偏重政府的结果。因此,未来国民收入分配要采取向居民倾斜的政策,如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要以全民创业为抓手,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幅削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让就业者拥有可消费的收入。再次,应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加大对城乡无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未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农村,不仅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等举措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且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未来外汇储备投资应趋于多元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一个篮子”,可以考虑按“三三制”原则储备美元、欧元和黄金。对外投资政策需更谨慎,需要有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可以考虑用我国的海外债券回购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企业的股权。对美国所有的在华投资企业,凡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企业,可考虑进行股权收购。同时,鉴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要尽快改变“五龙治水”的金融监管格局,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部门,以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