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汇率稳了:下半年有望重回升值通道

2023-07-30 07:02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华夏时报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_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随着入伏渐深,人民币汇率则发起“强势反攻”行情。

7月25日早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后直线拉升近300点,逼近7.14关口。

与此同时,更多反应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线也跟随上扬近400点,接连突破7.18、7.17、7.16、7.15四道关口,刷新一周高位。

这一强势上涨的背后,则是监管层强大的预期管理,及时止住了人民币快速贬值趋势。

就连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重提“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业界达成一致共识的观点是,本轮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拐点已现,下半年有望逐步企稳或重回升值通道。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人民币汇率预期较为稳定

回望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两轮贬值,整体走势呈现W形态。

其中,第一轮发生在2月2日至2月27日,彼时贬值幅度达3.6%;第二轮贬值则起始于5月5日,贬值幅度一度达到5.1%。

而人民币中间价方面,6月30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23,逼近7.26(2022年11月4日)关键点位,创下2015年“811”汇改以来的第二峰值。

尽管在上半年人民币持续走弱的两段时间内,无论是口头引导还是实际行动,都未曾见到监管层出手干预。

为什么监管层表现如此淡定?招商证券张静静团队分析,这是汇率预期较为稳定的原因。

“自2018年之后,央行外汇政策的重点在于管理市场一致预期,而非具体点位。因此,从预期的视角来看,此次贬值预期不及上年同期,这从银行当期净结汇规模变动中可以窥见一二。”张静静团队在研报中如是说。

“本轮贬值期间,截至5月末人民币贬值幅度约4%。但银行净结汇并未像去年5月一样大幅减少,5月录得140.9亿元,反映部分市场主体对美元前景抱有疑虑,结汇量同比增加,暗示人民币走贬尚未形成一致预期。观察反映实体部门结汇意愿的另一项指标结汇率变动(今年5月结汇率72%,高出历史同期均值2%),也能得到同一结论。” 张静静团队在研报中指出,由此可见市场前期关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一致预期尚未形成,是央行保持政策定力的一项重要基础。

不过6月中旬至7月底之前,受人民币汇率接近前期高点、美元指数企稳反弹、中美国债利差“倒挂”加深等因素影响,市场关于汇率持续贬值的担忧渐起。

就在6月30日下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28元关口。截至当日收盘,盘中最低报7.2838元,创2022年11月7日以来新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697元,较前收盘价跌274个基点,盘中最低报7.2699元。

然而恐慌情绪并未蔓延。6月30日晚间,在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纪要中强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考虑到近期人民币贬值情况,为防止汇市“羊群效应”聚集,不排除监管层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乃至动用其他汇市调控工具的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是要守住某一个具体点位,而是旨在控制贬值速度,避免市场情绪一边倒、极端化。”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

这一消息立即成为市场的强心针,央行预期引导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币即期汇率从6月末高位快速回落到7.23附近,贬值出现企稳迹象。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人民币汇率有支撑

“前几天汇率7.2的时候我没换,结果今天就7.1了,可以省几百元人民币了。” 一位在海外读书的留学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我最近总盯着汇率变动,7.1的时候赶紧换点,万一能用到呢。”

“花钱容易赚钱难,可以通过观察汇率变动来变相省钱也是不错的方法。” 该留学生还跟记者建议,当天汇率高的时候就临时取消不换,汇率低了就抓紧换一些备用。

而这一变化源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由贬转升。

7月20日早间,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并于当日实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主要影响境内企业跨境融资行为,是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上调该参数,可引导企业优化资产负债,同时也将增加短期市场外汇供给,有助于平衡外汇市场预期。

“通过适度放宽该参数,一方面有助于拓宽境内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外汇市场短期供需关系,并释放稳定外汇市场信号,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周茂华进一步表示。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跨境融资的上限越高。这既有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也会直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王青坦言,“本次参数上调,背景是近期对比美元走势,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监管层通过动用稳汇市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范围之外大起大落。”

与之对应的,在7月20日早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涨超400个基点,收复7.20关口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均对应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阶段;而在2021年1月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阶段,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则从1.25下调至1。

正如央行副行长刘国强7月14日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目前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总体看,有宏观经济大盘、国际收支大盘和储备大盘这‘三个大盘’做支撑,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仍然会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必要的时候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另外,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重提“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指出,此次政治局会议时隔两年再度就汇率问题表态,汇率预期管理信号作用强烈,叠加会议关于活跃资本市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方面的积极表述,或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人民币汇率存在由弱转强潜力

短期来看,汇率预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需要预期管理工具加以应对。那么在稳汇率方面,央行又有哪些政策工具?

张静静团队在研报中分析称,回顾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使用的汇率预期管理工具,大致分为三类,即汇率沟通、价格形成机制调整以及广义的外汇管理政策。

具体来看,汇率沟通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渠道与市场主体进行交流,传递稳汇率的信号,以达到引导市场预期,实现币值稳定的政策目标;人民币汇率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目标主要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外汇管理政策指货币当局以调整货币政策间接干预或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等方式影响汇率。

王青表示,当前稳汇市政策工具箱丰富,若后续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发酵,监管层还可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新引入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调控因子,乃至加大离岸市场央票发行力度等政策工具实施调控。

“我国针对外汇市场的宏观审慎调节工具箱充足,前段时间已上调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另外我国还有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组合,可以确保在汇率出现波动时,相机运用政策工具稳定汇率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从外部因素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路径日益清晰,出现持续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最大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缓解。从内部看,近段时间以来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政治局会议也布置了针对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力点,这有助于支持经济持续恢复,推动经济持续企稳向上,这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更多支撑。”梁斯分析。

在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时,王青判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跌破去年11月低点的可能性不大。“从基本面走势上看,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可控。另外下半年美联储将停止加息,美元指数易降难升。后期人民币汇率存在由弱转强潜力,年底前有望再度进入7.0以下区间。”

国际金融专家、垚犇私募基金首席策略官赵庆明则对记者表示,无论是从国际外汇市场还是从国内经济基本面上看,人民币汇率跌破7.3的可能性较小,未来汇率仍是以双向波动为主。“到今年下半年是以升值为主,但过程中会有反复,不会是单边市的状态。”

周茂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对记者表示,从内外环境趋势看,继续看多人民币汇率走势,“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_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