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房贷利率调整进展如何? 货币政策的空间有多大?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如何? 10月13日,央行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建红,统计局局长邹兰货币政策司、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对市场关心的这些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和储备应对突发变化
阮建红在解读前三季度金融数据时表示,前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有利于经济复苏的货币金融环境。
阮建红进一步指出,今年以来,央行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从结构看,企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企业贷款大幅增长,为稳定投资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前三季度,企业(机构)新增贷款15.68万亿元,同比增加1.2万亿元。 他们是贷款增长的主力军。
邹兰也评价9月份的财务数据表现“总体良好”。 邹兰介绍,9月份新增贷款增长势头较7、8月份明显回升,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贷款明显回升。
邹兰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加快政策落实。 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和储备应对突发挑战和变化,将继续进行逆周期调节,为激活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工作基本进入尾声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房贷利率,邹兰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借款人都首次享受到了实惠。”
邹兰表示,9月25日至10月1日实施首周,存量住房贷款中98.5%的符合条件首套房按揭利率下调,累计交易4973万笔,金额21.7万亿元。 调整后加权平均利率为4.27%,平均下降0.73个百分点。 对于其他需要借款人提供证明材料并由银行认定的情况,主行也会在1个月内完成调整。
邹兰指出,8月31日相关政策发布后,金融机构坚决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从与客户共生共荣的角度出发,积极研究推动市场化方式为让利于客户,不断细化具体品类。 我们将落实措施,在法治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多、尽快降低现有房贷利率。
谈及政策实施效果,邹兰表示,现有房贷利率的调整将显着影响整个合同期内的利息支出。 预计这一措施的效果将持续发挥,并逐步惠及整个经济。
货币信贷在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除了推动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降低借款人利息支出外,央行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等金融支持政策。 “休闲与应急并重”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提供长期低成本金融支持,推动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构建。
邹兰透露,随着各部门、各地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高频数据显示,重点城市成交活跃度有所上升,销售呈现边际改善。 从信贷数据看,9月份各大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比上月多发放超1000亿元,保持明显复苏态势。 信贷资金继续支持在建项目竣工和住宅销售。
中美利差将逐步恢复正常
近几个月来,受美元走强、国内季节性购汇增多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贬值。 中美利差“倒挂”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也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邹兰表示,中美利差“倒挂”并不是什么新问题。 近两年,中美通胀趋势和货币政策周期出现分化。 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我国利率保持稳定并有所下降。 中美利差收窄,并于去年二季度开始“倒挂”。 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已经体现在市场化价格上。
不过,在邹澜看来,从趋势来看,未来中美利差将逐步恢复正常。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即将结束。 美国债券收益率在触及十多年高位后出现回落。 近期,市场正在逐步消化本轮加息周期的信息。 中美利差将逐步回归正常区间,有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
但邹兰也提醒,“我们注意到,在中美利率‘倒挂’的背景下,一些机构和企业确实倾向于外币资产、本币负债,并没有“充分预估汇率风险。一旦汇率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他还建议,企业主体还是要聚焦主业,服务实体经济,不要押注汇率走势。
在邹澜看来,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中美利差只是其中之一,汇率走势根本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的基础。
邹兰强调,中国人民银行将把握好内外平衡,坚持本位第一、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级。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既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坚决纠正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一、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