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银行系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4-02-09 06:01

2、美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1、美国资产管理行业总体概况

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规模。 截至2017年底,美国资产管理总规模为30.73万亿美元,其中在SEC注册的资产管理公司规模达22.52万亿美元。 目前,共同基金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2018年,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占净资产的64%,但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占比较2008年的82%有所下降。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2018年,美国共同基金和ETF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票基金,占比56%,其中国内股票基金占比41%,全球股票基金占比15%。 其次是债券型基金,占比22%。 其余为货币市场基金和混合型及其他类型基金,占比分别为14%和7%。

同时,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ETF市场,截至2017年底规模达到3.4万亿美元,占全球4.7万亿美元规模的72%。 美国的大多数 EFT 均在 SEC 注册,遵循 1940 年《投资顾问法》,并受 SEC 监管。 截至2017年底,只有2%的ETF尚未在SEC注册。 这些ETF主要投资于商品、货币和期货。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

2018年美国新发行基金数量为582只,较上年减少123只,新发行数量有所下降。 同期,美国并购清算基金数量从2014年的425只增加到2017年的706只,又下降到2018年的591只,主要是这些基金逐渐失去吸引力而被迫退出。

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从员工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3月,美国有17.8万名基金员工,较2015年增加4000人。其中,39%的员工从事基金投资管理,包括投资研究、交易和证券结算、信息系统与技术等; 28%的员工从事客户服务,包括帮助投资者监控和更新账户; 24%员工从事营销和销售工作,包括销售、营销、产品设计等; 10%员工从事基金运营工作,包括基金核算、清算、监督审计、风险管理等。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2、美国银行资管发展案例

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绝大多数是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但银行资产管理仍然是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依托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而兴起。 另一方面,不少独立资产管理公司是综合性银行设立的独立子公司,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如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等。

为了深入研究美国银行体系资产管理的特点,我们根据摩根大通、纽约美林银行、道富银行三大银行不同的经营特点进行了案例研究。

2.1.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作为综合资管的代表,资管产品种类齐全,以主动型为主,因此费率较高,达到50bp左右。

摩根大通有四个主要业务部门:消费者和社区银行业务(包括大通财富管理子部门)、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6](包括两个子部门:全球投资管理GIM和全球财富管理长城汽车)。 其客户主要为机构客户、零售客户和私人银行。 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使其在大多数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7年底,摩根大通资产管理总额(包括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达到2.8万亿美元,主动资产管理产品占市场份额2.4%。 管理的客户总资产占市场份额的4%。 财富管理顾问数量从2006年的1,506人增加到2017年的2,605人。近三年的收入中,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占净利润总额的10%以上,在摩根大通的营收中占比较大。总体收入。 近年来,摩根大通资产管理板块的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降,主要是由于摩根大通开发被动型产品和ETF,管理费有所下降。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摩根大通可以为客户提供广泛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指数投资等。其资产管理的全球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 摩根大通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2.2.纽约梅隆银行

纽约梅隆银行成立于 2007 年,由纽约银行和梅隆金融集团合并而成。 旗下拥有13家资产管理子公司。 截至2017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达1.89万亿美元,托管规模达33.3万亿美元。 纽约梅隆银行的收入主要依靠收取管理费和服务费。 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78%。 其中,投资服务费、投资管理费和业绩费是最主要的两个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71%。 %。

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纽约梅隆银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主要为负债驱动型投资、指数投资和现金资产,占比分别为25.9%、20.4%和18.7%。 此外,还有股权投资、固定收益和另类投资。

从客户结构来看,纽约银行美林最重要的客户是机构客户。 截至2017年底,机构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达1.35万亿美元,占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的71%; 其次是共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私人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仅为0.45万亿美元,占比24%; 私人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仅为0.09万亿美元,占比5%。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纽约梅隆银行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

2.3.道富银行

道富银行成立于 1792 年,目前是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托管银行。 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道富银行形成了以投资服务和投资管理为主要业务的业务模式。 截至2017年底,资产管理托管总额达33.12万亿美元。

在投资管理领域,道富银行主要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道富环球咨询公司为平台开展业务。 在投资服务领域,其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清算、证券结算、资产托管、证券交易、外汇交易、投资分析等。从其近五年的收入结构可以看出,道富银行的手续费收入通过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占总收入的75%以上,2017年达到80%。

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道富银行的资管策略非常明确,以被动股权投资为主,股权投资占资管总规模超过50%。 其次是固定收益投资,占比约30%。

道富银行是全球首只ETF的发行人,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道富银行通过ETF积累了资产规模和客户基础,客户遍布全球。 虽然主要客户仍在北美,但在欧洲、中东、非洲、亚太等地区也有一定的客户群体。 截至2017年底,北美以外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规模占总规模24%。 主要国家是德国。 、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

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道富银行还为客户提供各类投资策略,主要是共同基金、集合基金、养老金产品和保险产品。 多种产品协同发展,满足客户差异化投资需求。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

道富银行的成功有三个秘诀。

3、美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特点

3.1. 投资标的侧重点不同

银行资管的投资标的可以简单分为股权类、固定收益类、混合类、现金管理类。 银行往往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预期,聚焦投资目标,通过资产的合理配置,实现既定的资产管理目标。

纽约银行美林和道富银行涉足各类投资标的,但纽约银行美林主要侧重于负债驱动型投资。 2017年,负债驱动型投资占总投资的35.24%,其次是指数投资,占比18.49%。 %; 道富银行主要投资于股权主体。 2017年,股权投资占总投资的58%,其次是固定收益投资,占比30.40%。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3.2. 规模效应推动成本下降

在各国金融业中,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类型、从业人员等条件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张。 一般来说,基金规模与费用率呈反方向变动,因此基金规模的扩张带动各项业务的费用水平持续下降,逐渐趋于合理区间。 从长期来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费率均保持下降趋势,其中股票型基金费率下降幅度最大。 2000年,股票基金的平均费用率为0.99%,即投资100美元基金的成本为0.99美元。 2018年,平均费率降至0.55%,降幅达40%。

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的大通银行

3.3. 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风险偏好变化

投资者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他们年轻时往往更倾向于承担风险,并期望获得更多的风险溢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2018年,美国各年龄段中,共同基金购买者比例最高的是38-53岁的户主,投资比例为52%。 相比之下,72 岁以上的户主中只有 33% 选择投资共同基金。 投资者年龄的变化往往预示着市场风险偏好的调整。

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3.4. 培养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能力

长期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包括美国商业银行在内的大型国际资产管理机构所坚持的投资理念。 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偏好,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投资工具构建长期资产组合,力求获得稳定持续的回报。 2018年,全球受监管长期共同基金净资产达49.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43%,占全球资本市场的25.08%。 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能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美国的大通银行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_美国大通银行整体低迷

[4] 本表中的基金规模数量基于在 SEC 注册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统计数据。

[5]所选年份为ICI进行就业调查的年份。

[6]2016年起,资产管理板块更名为资产财富管理板块。

[7] 是规模加权平均率。 可变年金和基金中的基金持有的基金不包括在统计范围内。

[8] 债券市场数据截至2018年9月30日。其中,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包括共同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机构基金。

三、美国银行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什么

1、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

从美国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来看,无论是自建专业资产管理子公司(摩根大通资产管理),还是自身走专业资产管理之路(纽约美林银行、道富银行),强调专业性。 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子公司或资产管理部门,可以保持独立性,综合利用资源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有利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 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需要打造专业品牌,逐步提升专业能力。

2、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管

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自2004年至今已发展十余年,目前仍处于成长期。 许多立法规定正在逐步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防范风险。 20世纪20年代和193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热情参与股票投机,推出封闭式基金。 当股市崩盘时,大量商业银行倒闭。 摩根大通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控制顶层设计,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在转型过程中,纽约梅隆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主要利润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因此,中资银行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也必须注重风险控制。

三、创新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综合性银行还是专业银行,美国银行业资产管理机构都提供多种投资产品供客户选择。 在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银行占据半壁江山,但大多专注于渠道业务,投资和研究能力有限。 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渠道业务将逐步关闭,银行应转型为收取管理费和收入佣金的盈利模式。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公募基金“制造”的,将标准资产加工包装,通过银行、互联网等渠道销售。 银行不仅控制上游的“客户资金”渠道,还控制下游的一些“非标”。 具备综合产业经营能力。 因此,银行应充分​​审视自身优势和劣势,发挥核心优势,开展供给侧改革,激发客户新需求。

4、打破刚性兑付局面,完善风险定价

刚性兑付是投资者收益的保证,但它打破了合理的市场定价,违背了风险定价的基本原则。 它阻碍了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获得风险溢价,导致投资模式扭曲,不利于行业。 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 从美国资管业务的发展经验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是我国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型中的关键节点。

1、当前政策背景下,银行资管去渠道化,打破刚性兑付。 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转型失败的风险;

2、借鉴国外先进理念要立足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