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2021年我们最后一次谈论生猪,如果后面没有大的变化,就没有必要修改预测。
之前我已经发表过上涨的原因,我想逻辑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未来3-5个月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目前有观点认为,春节前物价上涨,但如果消费不旺盛,春节后物价必然下跌。
这有点想当然。 去年是这样,并不意味着今年也会这样。
大多数正常年份,供应量保持不变,生猪继续销售,价格由需求决定。 一般春节过后大家都休息了,活动也减少了。 另外,春节期间肉类储备较多,节后消费需求减少,价格由需求面主导。 这是对的。 例如:
但目前生猪存栏较少,供给端主导价格。 这是另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解释:
《从商品价格形成本质看驱动生猪价格的主要矛盾》
而且,农户在春节前都急于卖猪(因为几乎所有人都预计冬至、春节后价格会下跌,害怕下跌)。 春节过后,生猪出栏量将减少。 供需将达到相对平衡,价格更有可能横盘或小幅上涨。 例如:
(*以上图引自抖音账号主DFX6629,特此感谢)
如果上述属实,那么2203和2201月度差异巨大,如果长期持有,03合约更划算。
来说说这两周的市场发现:大企业开始补充市场、扩大生产。
树动了,它们就会来;树动了,它们就会来;
杂草多、障碍多的人,是多疑的;
鸟儿升起,就会落下;
被猛兽惊惧的,必被倾覆;
尘埃高而锋利,车来;
谦虚宽广的人,都是枉来的;
分散而有组织的人,就像樵夫;
来往人数少的,也称为营兵。
原因是最近生猪养殖论坛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招聘信息。
据一格牧源披露的月报显示,今年价格大幅下跌,但其母猪存栏量并未大幅下降。
这是正常的商业运作。 商品猪可以更快出售,可以通过裁员降低成本,但母猪存栏不能大幅减少。 母猪是农业生产力的基础。 有了母猪,才有翻身的机会。 [这与小农户先扑杀母猪不同。 他们可以从大公司购买仔猪来恢复生产,但大公司无法购买数百万头仔猪来快速补充猪栏】
因此,规模化养殖户扩大生产的基础是有的。
如果11月开始补栏,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包括价格不再低于成本价且没有发生猪瘟大面积爆发),10个月后生猪供应将得到有效补充,即: 2022年9月后,生猪价格将企稳或开始回调。
(在大数据和期货工具的支持下,生猪周期可能从四年变成三年,一年下降,一年上涨,一年稳定。也可能只有两年:一年小幅下降和一年小幅增长。)
但小规模农户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弱、反应速度慢、资金不足,补库存会落后于大企业。 在开始采取行动之前,他们必须看到有利可图的生猪价格。 因此,未来一两年将出现两个现象:1)生猪养殖将进一步向规模化企业集中; 2)集中后信息准确、调控及时,生猪周期缩短,生猪价格波动趋于平缓。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2021年10月起,期货交易实践从30万增至30亿】
202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