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亏损扩大君实生物2022年前三季亏损较往年扩大

2024-02-28 12:02

君实生物公开股权融资金额超百亿,但尚未盈利。

杜鹏/文

君实生物(688180.SH)是一家创新药上市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从未盈利。公司完全依赖外部融资,公开股权融资金额超过100亿。 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君实生物连续几年亏损,因为其收入根本无法覆盖刚性支出。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营收规模在2022年前三季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腰斩,核心产品销量呈现萎缩趋势。 虽然不少券商依然看好自己产品的前景,但从他们推出的激励计划来看,门槛并不高,并没有向市场传递出对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亏损扩大

君实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8亿元,同比下降55.18%; 净利润为-15.95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3.92亿元; 扣除非净利润-16.47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16.47亿元。

数据显示,君实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较往年扩大,创下历史同期最大亏损。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 尽管该公司有着美好的愿景,但自成立以来从未盈利。 2013年以来,累计净利润亏损已达59.91亿元。 具有依靠外部融资发展的能力。

2015年8月13日,君实生物在新三板市场正式挂牌。 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期间累计募集资金18.08亿元。 2018年12月24日,君实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26.24亿元; 2019年1月,公司融资3.94亿元; 2021年6月23日,公司募资21.85亿元。 2020年7月15日,君实生物在科创板成功挂牌,募资48.36亿元。

通过三轮IPO和多次定向增发,君实生物累计股权融资金额已达118.47亿元。 包括上市前的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巨大。 但连年亏损,仍导致资金不足。

2022年三季度末,君实生物账面货币资金30.65亿元,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4.4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189万元、长期借款定期借款7.76亿元,合计13.06亿元。 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的差额即净现金仅17.59亿元。 该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15.95亿元,按照这样的现金消耗速度,可能很难维持目前的账面现金。 因此,继续寻求外部融资是必然的。

2022年3月8日,君实生物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69亿元,将用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上海君实生物科技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目前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注册批文,有效期12个月。 但二级市场的走势对其定增并不十分有利。

2021年下半年以来,创新药迎来资本“寒冬”,不少股价腰斩。 君实生物股价从最低的131.42元跌至44.48元,期内最大跌幅达66.15%。 近期,该公司股价有所反弹,11月8日收盘于70.99元/股,但较最高价仍下跌45.98%。

君实生物定向增发的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 以11月8日收盘价70.99元/股计算,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为62.92元/股。 ,本次定向增发发行价格约为50.33元,7000万股最多可募集资金35.23亿元,与公司计划有一定差距。

2021年年报显示,实际控制人熊凤翔、熊军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君实生物股份23.91%,已处于较低水平。 本次增持后,熊凤祥、熊军的控制权将进一步削弱。

若本次定向增发顺利进行,君实生物公开股权融资金额将达到158.27亿元,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收入减半

君实生物连续亏损的根本原因是收入无法覆盖刚性支出。

君实生物营收最好的一年是2021年,该公司当年实现营收40.25亿元。 扣除营业成本12.45亿元后,毛利润27.8亿元。 当年研发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分别为20.69亿元、6.42亿元、7.35亿元。 三项支出总计34.46亿元。 毛利润根本无法覆盖费用,导致2021年亏损7.21亿元。

进入2022年之后,君实生物各项费用持续增加。 前三季度三项费用合计25.7亿元,同比增长8.07%。 然而,公司营收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从27.18亿元下降至12.18亿元,毛利润仅为7.91亿元,导致期内亏损15.95亿元。

至于营收下降的原因,君实生物2022年三季报只字不提。 《证券市场周刊》回顾对比往年财报发现,君实生物2021年有大量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收入。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收入总计33.41亿元,占总收入的83.01%。

2020年初COVID-19疫情爆发后,君实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发了etesevirumab。 2020年5月,君实生物向礼来公司授予在大中华区以外商业化etesevirumab的独家许可。 后者将支付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最高2.4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销售费用。 净销售额百分比达到两位数。 Etesivirumab正式获得美国FDA批准,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除了来自礼来公司的许可收入外,君实生物于2021年2月与Coherus签署了独家许可和商业化协议。该公司向Coherus授予特瑞普利单抗和两个可选项目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独家许可。 Coherus 将向该公司一次性支付1.5亿美元首付。

正是基于上述两次合作,君实生物确认了2021年巨额技术授权和特许经营收入,从而带动全年营收大幅增长152.36%。 然而,这种收入是不可持续的。

君实生物2022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55.26%至9.46亿元。 对此,公司中报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本期技术许可收入下降所致。 可见,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收入增加了收入的高波动性。

除了技术授权和特许经营收入外,君实生物每天的收入来自于创新药“特瑞普利单抗”的销售。 该创新药是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但销售规模正在萎缩。 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下的“抗肿瘤药”品类2020年、2021年销售额分别为10.03亿元、4.12亿元,同比下降58.96%。

君实生物业绩简报称,特瑞普利单抗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总额约5.15亿元,同比增长36.9%,已逐步走出低谷。 但简单平均计算的年化销售额仅为6.87亿元,与2020年超过10亿元的销售额还有较大差距。

与同行的PD-1单克隆抗体相比,君实生物的销售额也低得多。 2021年年报显示,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和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的销售额分别为28.01亿元和16.47亿元。 恒瑞医药年报并未直接公布数据,但根据其医保价2928元/瓶、141.43万瓶的卡瑞利珠单抗(200mg)销售数据,2021年卡瑞利珠单抗的销售额约为41.41亿元。

据统计,我国已批准上市的PD-1/PD-L1单克隆抗体有14个,其中国产10个,进口4个。 新玩家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国产PD-1/PD-L1药物的卷入度。

未来仍有待观察

尽管目前特瑞普利单抗销售不佳,但券商普遍看好其前景,认为随着新适应症的不断获批,其有望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2022年9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用于一线治疗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ALK阴性NSCLC的新适应症获得NMPA批准,成为国内第六个获批的君实生物制剂。 项目指示。 在海外,2022年7月,FDA重新受理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的BLA申请。 预计年底获得FDA批准,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治疗鼻咽癌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

中信证券认为,特瑞普利单抗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等主要癌症适应症。 目前研究进展处于国内领先。 君实生物优势显着,未来有望做出重大贡献。

君实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5.01%。 东北证券认为,公司拥有多个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平台,已开发50多个在研药物,近30个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0多个在研产品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等待 pipeline Value 释放。

尽管市场看好君实生物的前景,但其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并没有向市场传递强烈的信心。

2022年5月26日,君实生物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奖励价格为70元/股。 绩效考核目标为:公司2020年至2022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66亿元,2020年至2023年累计营收不低于66亿元。 按101亿元计算,2020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不低于151亿元,即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9.8亿元、35亿元、50亿元, 2020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95亿元、40.25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已达12.18亿元。 今年的激励考核提前达标。 虽然2023年的激励评估值将达到35亿元,但仍低于2021年的营收。

这项激励没有任何利润要求,这似乎表明管理层对未来的利润仍然没有信心。

《证券市场周刊》向君实生物证券部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_新闻周刊2020._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