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俄乌开战以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2024-05-20 07:02

几十年前,基辛格博士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经济;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俄乌冲突剧变之下,货币市场的变化让世界开始重新思考这一命题。

2月26日,白宫发表声明,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安情绪——卢布兑美元创历史新低109.55在莫斯科。 ; 欧元兑美元跌至1.1069,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在战争期间,人民币却意外升值。

3月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逼近6.3元大关,创下四年来新高,在非美货币中脱颖而出。

尽管近两周有所回落,但3月16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强势升至6.38、6.37、6.36、6.35四个关口之上。 一度走强至6.3421,盘中最高涨幅逾370点,创去年10月最高水平。 创19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_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

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凤凰网“风暴之眼”绘制的图表,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这种不稳定趋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本轮人民币上涨的顶部在哪里? 从更长远来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会受到影响吗?

一、人民币“独立市场”背后是否有央行指示?

“过去,美元指数是全球市场风险偏好的风向标。现在,不了解人民币,就无法了解大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告诉凤凰网风暴之眼。

在他看来,要解读近期人民币的异常走势,首先要了解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区别。

通常,分析师根据功能属性将全球主要货币分为三个阵容:

一是避险货币:美元、日元、瑞郎。 通常,当重大政治、军事或经济事件发生时,这些货币会保持稳定甚至走强。 此类货币具有与黄金相同的避险属性。 一旦危机加深,这类货币就会与黄金同步上涨。

第二是风险货币:欧元、英镑、加元。 当经济运行正常、市场风险偏好升温时,资金往往会追逐更高的利润,这些货币就会走高。

第三种是商品货币:澳元和新西兰元。 此类货币是有实物支持的货币。 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盛产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 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此类货币就会走强。

由于人民币交易不活跃,并未被纳入主流货币阵营。

俄乌冲突以来的一周,主流货币的表现也印证了各自的功能属性——作为避险货币的美元指数上涨0.46%; 欧元和英镑作为风险货币,兑美元分别下跌0.46%和1.32%; 作为商品货币,澳元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期间随着商品价格上涨而走强。 澳元兑美元上涨1.77%。

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_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_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

而在不属于上述三类货币的情况下,人民币为何能表现如此出色? 人民币成为避险货币了吗? 还是有其他因素推动人民币升值?

研究人民币,首先要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中间价是否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交易日9点15分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在此之前,机构将根据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计算当日中间价。

如果两者偏差过大,则说明人民币背后的走势是在央行的指导下。

凤凰网《风暴之眼》统计发现,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以来,机构计算的人民币中间价与央行定价的偏差很小。 即使在3月3日人民币大幅升值339个基点的时候,两者的偏差也只有4个基点。 。

这说明人民币走势背后起作用的是市场因素,而不是央行。

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_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

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偏离程度(图表:凤凰网“风暴之眼”)

2、新宠“避险”背后的三大特征

排除央行层面的因素,人民币表现出色的原因还可以从市场上追根溯源。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3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014元,较上一交易日的6.3222元上调208个基点。天。 2月28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两日大幅上涨,持续创近四年新高,逼近6.3元大关。

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连续两日强势走势是避险情绪推动的。

凤凰网《风暴之眼》梳理了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发现,事实上,自2月15日以来,人民币本轮上涨的迹象已经显现。

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_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

2月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图(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图表:凤凰网“风暴之眼”)

回顾当天的消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他已获悉俄罗斯将于2月16日发动袭击,并宣布这一天为乌克兰民族团结日。

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_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

受此消息影响,美元触及前两周最高值,人民币也录得去年12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指大幅上涨,人民币走强。 人民币是过去一周兑美元升值的少数货币之一,这也说明人民币具有一定的“避险属性”。

2月24日,俄乌战争第一天,EIKON终端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4:00,香港金管局100亿元日间回购协议流动性已使用一半,几天前更新了。 这是几乎所有配额都被多次使用的情况。 由此不难看出境外投资者买入人民币作为“避风港”的决心。

人民币短期内能够充当避险货币的逻辑是什么?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人民币资产具有三大避险特性:

首先,随着一些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相对坚实的增长基本面无疑将为中国资产创造更高的安全性;

其次,中国较低的通胀率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资产提供了强劲的上涨动力;

第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再次受挫,导致全球更多订单持续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外贸景气持续时间更长,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同时,也有人认为,由于部分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SWIFT之外,俄罗斯也有可能将部分资产分散到人民币资产中,这将在短期内创造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

凤凰网《风暴之眼》发现,俄罗斯外汇储备中近15%是人民币,仅次于黄金,在各国货币中占比最高。

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_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

也就是说,在多重因素共振下,叠加全球紧缩周期开启,风险资产大幅波动,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全球配置基金纷纷寻找“避风港”,高位——优质人民币自然就在此时。 它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全球投资机构的涌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仅被视为一段时期的避险资产,距离成为名副其实的避险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在接受凤凰网《风暴眼》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具有一定的避险属性。 “从经济上来说,随着当前能源价格的飙升,欧洲整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但我国能源结构更偏向煤炭,自主可控性强,经济受损程度在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 这也是支撑人民币强势的重要原因。”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阶段有很多支撑因素。 至于近几日的持续走强,他认为与市场对欧美制裁俄罗斯的一系列猜测有很大关系。 “俄罗斯被限制使用SWIFT系统后,市场预期俄罗斯将改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种预期自然会推高人民币升值预期。”

3、人民币会“破6”吗?

事实上,如果拉长时间线,不难发现,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受住了重大外部冲击。 2019年、2020年受外部冲击影响,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7”,随后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回到“7”以下。 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升值2.3%。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猜测不断,另一方面国内多次降准降息,在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收窄的背景下,中美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及境内外交易价格一度创历史新高。 创2018年4月以来新高。

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_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

图:2021年下半年之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偏离美元指数

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上涨525个基点,涨幅0.82%; 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超过1%。

被认证为“避险”货币后,市场对人民币接下来的走势更加充满幻想。 不少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甚至表示,随着国际局势突然紧张,以及越来越多的全球避险资金涌入,人民币汇率突破6.3整数关口是“时间问题”。

问题是,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吗?

从外部来看,考验人民币升值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无疑是美联储。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听证会演讲稿提前发布。 在通胀高企、经济需求强劲、劳动力市场吃紧的情况下,鲍威尔表示,预计3月份加息是合适的,他将在两周后的FOMC利率会议上提议加息25个基点。 此外,他还强调了“灵活加息”的重要性。

这一言论与2月初两位美联储官员发声后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不会加息50个基点”不谋而合。

早在上个月,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就表示,“在经济方面,我们始终希望逐步采取行动。 如果意外的调整对经济造成干扰,那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我认为美联储在决定退出刺激政策时必须谨慎(值得注意的是,乔治是一位鹰派官员,发表了这样的讲话)。

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表示,“当你试图让经济从需要货币政策的超宽松支持转向逐步走上自发可持续增长的道路时,你必须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根据经济数据采取行动,并且步伐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破坏性的(戴利是一位更为鸽派的官员)。”

这也是2月份以来美元走弱的原因之一。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鲍威尔的讲话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如果通胀率高于或持续高于这一水平,那么我们将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会议上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 “我们将在多次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

也就是说,陷入“控通胀”与“刺激经济”两难困境的美联储今年加息步伐仍存在变数。 面对美联储即将到来的加息周期,央行可能会因外部不确定性而放松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持续走强可能难以为继。

兴业证券此前也发文称,2022年,在美联储多次加息甚至缩表的情景下,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也会影响国内美元流动性收紧,人民币将面临调整压力。

但另一方面,除了外部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基本面才是决定一国长期汇率走势更为关键、根本的因素。

聚焦国内,无论是疫后复苏还是外贸表现,中国经济明显领先于全球经济复苏,有望成为今年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对此,邓海清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人民币长期强势背后的根本逻辑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好,得到全球资本认可,外资加速进军”。它流入中国,从而支撑人民币汇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宏才指出,在讨论人民币长期走势时,还是要考虑大局。

他对凤凰网《风暴眼》指出,虽然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由于我国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人民币汇率特别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保持“两从长远来看,“道路街”。 “有涨有跌”,波动幅度会比较小,也就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这是我对未来趋势的基本判断。”

也就是说,一方面美元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热情高涨。 这一结构性变化预计将使人民币汇率在面对美元加息时表现出韧性。

这种韧性在央行2月28日发表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受住重大外部冲击,弹性显着增强,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国际收支保持合理平衡的基本稳定。

这也意味着人民币未来走势大概率会是温和的,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充分体现“双向浮动”的特点。

对于后期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部副主任陶进认为,在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人民币或仍有上涨空间。受避险情绪和外贸形势短期好转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 。 但考虑到全球疫情逐步好转以及欧美央行加息等因素,中国的供给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仍在向好,长期基本面优势将成为人民币走势的主导因素,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双向波动趋势。

四、“去美元化”与美元隐忧

美元霸权长期以来一直是热门话题。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再次将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早在美国和欧盟就是否使用Swift制裁俄罗斯产生分歧时,就有观点认为,在全球高通胀压力下,此举将进一步削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美国。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与凤凰网《风暴眼》类似的观点——美元的强势不可能一朝一夕受到挑战。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此前在接受凤凰网《风暴眼》采访时表示,“削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虚假的”主张。”

谭雅玲认为,事实上,美元目前的地位不是在走弱,而是在走强,因为美元的特权和特殊地位目前还没有任何货币能够分享。 “俄罗斯几年来也一直在谈论脱离美元,但现在它真的脱离了美元吗?没有,即使脱离了,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徐洪才还表示,现在谈论“美元地位被取代”还为时过早。

在他看来,人民币还远远无法取代美元。 “再过三十年能动摇吗?五十年能动摇吗?我觉得不太可能。这是常识,因为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人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情绪,就好像我们取代美国不是一个白日梦,这是不可能的。”

邓海清也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很难撼动美元的地位。 2021年10月以来,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快速增长,但仅从1.85%上升至3.2%,而美元占比则维持在40%左右。 本轮人民币份额的增加对应的是欧元和日元。 官方储备的比例正在下降。 从官方储备占比来看,人民币仍低于日元,占比为2.6%,而日本要提高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显然,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轮换从根本上仍然取决于经济增长及其对全球经济的辐射能。 这是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发生的转换,这意味着美元在当前的金融秩序下必须受到动摇。 地位仍然是一个长期问题。

虽然“去美元化”是一个伪命题,但美元的隐忧也在增加。

据SWIFT最新披露,今年1月美元在全球使用量中仍排名第一,但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从2021年12月的40.5%下降至约39.9%,并已连续三个月下降。

IMF数据还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缩减至59.15%。但这并不是最低的。 凤凰网《风暴之眼》梳理了2000年以来的数据,发现这一指标在2020年达到了59.15%,在Q4更是触及20年来的最低值58.9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第二季度该指标高达72.70%。

汇率人民币澳元走势_澳币 人民币 汇率走势分析_澳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图近年

2000年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变化(数据来源:IMF;制图:凤凰网《风暴之眼》)

或许正如高盛所言,随着全球“去美元化”的声音和举措此起彼伏,美元早已失去了昔日“美元”的光彩。

事实上,在美国和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从Swift中剔除后,高盛、摩根大通等华尔街主要机构就警告称,此举很可能是徒劳的,并且在未来几年可能会适得其反。

“受限制的国家经常采取变通办法来取代 SWIFT,迫使各国重新考虑美元的作用。 这将破坏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这一趋势势必进一步推动绕行全球市场。 同时,预计未来新兴市场汇率体系的变化可能引发国际货币秩序的重大变化。”

对此,美国财经网站Zerohedge认为,可以肯定地说,世界各主要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结束,美元亦是如此。 然而这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它可以持续几十年。 例如,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流储备货币。 这个过程始于1914年,直到30年后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才完全取代了英镑。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这是你们的问题。” 美国前财长康纳利的这番话,似乎道出了世界的一丝真相。 然而,现在,世界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

谁来解决美元问题?

参考:

1、《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创新高,人民币资产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证券日报》

2、《央行最新表态!》关于人民币货币→》,央视财经

3.《【全球市场】人民币汇率新范式:新一代避险货币》,产业研究

4、《华尔街警告:不要滥用SWIFT制裁,这将破坏美元的货币地位》,BWC中文网

本文来自暴风眼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