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一斤黄金只能兑换三斤白银;魏晋时期,一斤黄金可以兑换十斤白银;北宋时期,一斤黄金可以兑换十三斤白银;而鸦片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可以兑换三十斤白银。
黄金会越来越值钱,一来是因为黄金开采速度远慢于白银,二来是因为国际金银比价一直大于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外国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兑换成黄金再运出去,使得中国的白银价格越来越低,黄金价格越来越高。
商人对利润的追逐,使得黄金由东流向西,白银由西流向东,导致中国黄金大幅度减少,白银大幅度增加。由于古代运输困难,商品国际价格差大于金银价格差,商人宁愿卖利润更大的各国奇珍异宝,也不愿卖金银。
因此,中国黄金向西方国家的流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西方金银比价的逐渐趋近,黄金向西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中西方金银比价的差距大约用了一千年的时间才得以缩小。
附加信息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黄金储备
在古代中国,虽然争夺黄金的战争不像西方那么频繁,但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黄金储备。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就设立了大府、御府、内府、外府等官府,管理各类财政账目,这是中国国库最早的雏形。
史书上一直记载西汉“盛产黄金”,今天有更激进的观点认为,西汉时期的黄金储备相当于2003年中国的41.4%。当时“以镑赏金,以黄金交易,甚至罚金也用黄金缴纳”。
虽然古书中的“金”不一定就是指黄金,但汉代出土的大量金制品(如陕西博物馆藏有大量金饼)似乎印证了“西汉富金”的说法。由于古国库中的黄金主要来源于金矿的开发,因此至少可以推断,“富金”的西汉是我国黄金开采的高峰时期。
另外,近年来在古玩界广为流传的唐代“金蛙”和“金龟”,据说也出自唐代国库,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确的记载。毕竟汉唐时代距今已久,无法考证当时国库黄金储备的具体数量。
参考来源:凤凰网-中国古代朝代如何储存黄金?
参考来源: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代黄金储备曾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