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商铺市场观察:品牌线下减量驱使商铺调整改造

2023-11-15 18:02

莱坊与中国地产齐合近日发布《中国门店市场观察》报告指出,为了抓住线上销售机会,包括奢侈品牌在内的一些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在中国大力建立和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2014年下半年,为了与网购平台竞争,吸引购物中心客流量,不少业主调整租户结构,增加购物中心餐饮娱乐设施的比例。

但鉴于2015年大量新商铺投放市场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预计今年主要城市零售商铺价格和租金的增长将受到抑制。 随着近年来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零售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型零售商对零售空间的需求逐渐放缓。 快时尚品牌和其他中端零售商预计将继续进入二线城市并扩大业务。

品牌线下减少带动门店调整和改造

据统计,2014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3.6%,达到2.8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3年的7.6%进一步提升至10.6%。线上销售机会,一些大型零售商在2014年下半年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去年9月,快时尚品牌H&M推出了自己的网上商店; 同年10月,Zara还在天猫开设了第一家网上商店,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网上商店。

与此同时,2014年下半年,中国内地七大城市优质购物中心总存量增长6.2%,达到3880万平方米。 深圳和天津零售面积分别增长13.0%和9.0%,空置率分别推升至15.0%和9.4%。 从商铺租金增速来看,二线城市普遍高于一线城市。 2014年下半年,二线城市同比增长4.0%,一线城市小幅下降0.8%。

面对线下需求的挤压和库存高企的尴尬局面,商场也开始转型重组、更替业态。 据了解,大连万达计划对部分商场进行重新设计,增加餐饮娱乐业态比重。 目前,不少商场餐饮娱乐业态占总面积的比例已从传统的20%-25%提升至40%以上。 对此,世邦魏理仕认为,从零售业态来看,大众餐饮零售商将最为活跃。 消费者渴望尝试新的消费理念,业主也渴望提供更多的就餐场所选择。

国际奢侈品牌价格调整吸引消费回流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个欧洲奢侈品牌因汇率变化调整了全球价格,导致部分国内品牌店限制流入。 价格调整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价的目的是:一是一些一线品牌试图通过在亚洲降价、在欧洲提价的方式来平衡欧洲和亚洲的价差,刺激消费,同时严厉打击海外代购市场。 目前,降价的风潮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奢侈品牌,部分奢侈品牌甚至宣布跟进。

对此,莱坊董事、上海研究咨询部总监杨跃辰表示,此次调价引发的市场轰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奢侈品销售虽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近年来,海外营业额的流失和代购业务的疯狂扩张,导致奢侈品门店数量的扩张与营业额的增长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倍增关系。 中国内地仍然是奢侈品最大的海外市场,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依然备受追捧。 ,并不是在所谓的“寒冬”; 其次,近年来国内销售业绩的主要制约因素仍然是价格,与海外的价格差异对比仍然是营业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可以相信,随着中国宏观市场重心转向奢侈品,随着商品税收政策的进一步优惠以及国际奢侈品牌未来在中国大陆定价策略的调整,奢侈品销售将有望回暖和改善。 第三,此次部分奢侈品牌的价格调整,将让不少品牌重拾对中国内地市场的信心。

此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零售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已经开始策划或已经参与策划电子商务,并积极拓展网络营销作为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