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欧元之父蒙代尔:亚洲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23-11-21 20:03

1997年东盟峰会上,基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东盟成员国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直接教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首次提出“亚洲元区”的构想。

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对未来世界货币结构的变化发表了看法:“世界上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亚洲美元区)。 2003年,蒙代尔建议建立由亚洲某类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力争在各国不放弃本国货币的情况下创造一种名为“亚洲元”的货币。 的区域货币在亚洲流通。 这一建议得到了亚洲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2006年初,亚洲开发银行推出了名为“亚洲货币单位”(ACU)的货币符号概念。 类似于欧元推出之前的“欧洲货币单位”,这并不是一种可以流通和使用的实际货币,而是根据几个亚洲国家货币价值的加权值制定的虚拟货币、GDP 和贸易规模。 亚行将确定其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并通过其网站公布,以衡量亚洲货币汇率的变化格局和波动的可控性; 有关国家可以相应调整金融货币政策,使货币机制逐步向“亚洲货币单位”靠拢,从而为未来亚元的正式推出奠定基础。由于关于哪些货币应纳入亚洲货币单位以及其权重应如何分配的政治和技术争议而被推迟。

“一万年太长了,只争朝夕。” 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亚洲国家和世界最高决策者充分正视亚洲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亚洲有关国家应将打造亚洲元的伟大事业提上官方议程,设立专职机构负责此事,积极推动亚洲货币合作框架的设计和建设。

借鉴欧元发展过程的经验,区域货币一体化走向成熟的前提是经济一体化、共同的政治意愿、广泛的文化认同和必要的凝聚力。

经济总体平衡发展是“亚洲元”建立的基本条件。 亚洲已经拥有一些自由贸易协定网络。 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各方可以维持自己的货币,并从经济一体化入手,分地区、分阶段实施区域一体化。 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自贸区、经济共同体、货币合作联盟、金融危机防范体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谋求共同稳定发展,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大幅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缩小各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差距,为扩大跨地区合作范围创造条件。

为此,应尽快推出脱离政治主权的“亚洲货币单位”型虚拟货币。 在贸易核算、清算和储备领域,应从比较观察向实际尝试发展。 通过“虚拟亚元”、“贸易亚元”,从“小亚元”到“大亚元”,阶段性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亚洲单一货币区。

与欧洲相比,亚洲幅员辽阔,国家众多,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地缘政治、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的差异)存在巨大差异,也存在领土争端、领土争端等历史深刻隔阂。的不满,导致了这些先决条件。 成熟程度有很大不同。 因此,建立统一的亚洲元将是一个艰巨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各国反复协商和调整。 但我们可以从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入手。

这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首先应该是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在内的“10+3”东亚地区。 2004年,“10+3”领导人已将“东亚共同体”作为长期目标和共同努力方向。 (蒙古、朝鲜也是东亚国家,适当时可以加入。)

此外,印度地处南亚,不是APEC成员,但已成为东盟观察员。 近年来积极参与东盟谈判,对加入亚洲货币一体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有可能成为“东亚共同体”伙伴的近期合作伙伴。

东盟是区域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 中方尊重和支持东盟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立场非常明确。 东盟内部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宗教传统、民族习惯、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差异很大,内部往往存在很多矛盾。 然而,东盟似乎特别善于利用其多元化特征作为积极资源。 许多国家在重大问题上仍能达成共识。 东盟的这些特点对于东亚一体化有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东盟10国领导人已达成共识,到2015年消除贸易壁垒,建立类似欧盟的经济共同体。

1997年,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构想,并承诺为该基金会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 2000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各国财长在泰国清迈签署《清迈协议》,谈判并批准将东盟成员国货币互换协议范围扩大到金融合作与中国、日本和韩国。 条款。 在此基础上,2004年推出了亚洲债券基金,大力推动了亚洲债券市场协议。 目前,成员国在“10+3”框架下签署了16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365亿美元。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商定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 2015年,中国将与东盟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建立自由贸易区。 届时,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大部分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双方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自贸区覆盖人口超过18亿,GDP总量近4万亿美元,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区。 具有经济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2008年10月24日,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等13个亚洲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达成协议,将于2009年6月之前建立规模达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用于防范地区金融危机、捍卫本国货币,特别是人民币。一是确保建立外汇共享通道,应对出口低迷导致的美元枯竭问题等。 其中,中日韩三国同意提供80%资金,约640亿美元,其余160亿美元将由东盟成员国共同出资。 此举无疑意味着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方向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亚洲银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_亚文仓亚元亚洲发展银行_亚洲发展银行官网

亚洲幅员辽阔,情况复杂。 就短期前景而言,亚元的现实在于首先推出东亚共同体的虚拟货币、贸易货币,甚至统一货币; 而不是整个亚洲,包括西亚、中东和独联体国家。 名字是正确的。 严格来说,这种起源于东亚共同体的统一货币应该称为“一相亚洲元”。 但作为亚洲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多、起步最早的国家,其意在扩张整个亚洲。 将亚元称为统一的地区货币并没有什么错。 与欧元相比,自诞生以来,它并未包括所有欧洲国家。 那么大英帝国还坚持英镑阵容吗?

从切身利益出发,美国不希望世界金融市场出现美元、欧元、亚洲圈三极格局。 然而,美国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亚一体化不会排除美国的合法利益,但会尊重美国参与东亚多边事务的必要权利。 因此,美国虽然一开始表示反对,但现在已经不反对了。 2006年6月19日,美国副财长蒂姆·亚当斯在东京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表示,美国并不反对创建亚洲货币单位,这表明美国对此问题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 。 亚当斯表示,美国对亚洲货币单位的态度“有些混乱”。 美国并不害怕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加强货币合作。 “我们并不反对创建亚洲货币。相反,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帮助亚洲货币成型。”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波,国际社会当务之急必须是大力推动全球合作,共同救市,力争尽快恢复金融体系正常运行,并着力改革金融体系。金融监管事项。 对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涉及美元地位和发展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问题也必须提上议程。 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也非常有必要建立明确共识、开绿灯、共同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尤其是世界金融霸主美国的负责任承诺,将是国际结算货币多元化的重要一步。 但我们不能指望某个上帝会做出回归金本位这样的决定; 我们也不能偏离开放市场的基本原则,强加非美元主导货币,而这些货币在没有严格的价值保证的情况下必须被接受。

近期,欧洲领导人强烈提出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口号。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尤其突出。 他表示,自二战以来主导整个国际金融交易的资本主义体系应该“重新建立”。 “我们没有权利让21世纪建立的金融体系的幸运和机遇从我们身边溜走。” 欧洲另外两位政治巨头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是萨科齐的坚定支持者。

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官员提出,为了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有必要重新制定类似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原则。

显然,这些雄心勃勃的领导人希望建立一个欧元能够发挥作用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取代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 欧元与所有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一样,在当今的“无体系体系”中其实际地位或份量是由市场决定的。 如果欧元表现良好,可以在市场运作上与美元竞争;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欧盟以外的一些国家就已经接受欧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佛得角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科摩罗以及法国海外法郎、中非金融共同体法郎、西非金融共同体法郎的汇率直接与欧元挂钩。 石油输出国组织也经常讨论以欧元定价石油,委内瑞拉和萨达姆·侯赛因领导下的伊拉克都支持欧元石油计划。

然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中,欧洲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美国; 欧盟成员国之间缺乏统一的政治环境和采取统一行动的能力; 欧元已经存在固有的贬值趋势。 一度表现出美元强势升值,很大程度上是美元主动贬值的结果。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欧元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但远未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 2007年末,美元外汇储备比重仍达63.9%。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工业化国家或新兴发展中国家官方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美元仍然是国际信用、计价和结算的标准,是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手段,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 美国的规则制定权没有改变。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元并没有像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崩溃。 相反,美元被视为风暴中的避风港。 在避险买盘持续推动下,美元上涨趋势日益明显。 2008年8月以来,尽管美国不断降息,美元兑欧元汇率却上涨了23%,兑英镑汇率上涨了34%,兑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涨幅更大。 美元重新走强表明,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带来美国整体实力的快速下滑,预计美国将率先走出困境。困境。 尽管雄心勃勃、咄咄逼人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渴望带领欧元走出国门,但面对依然强大的美国和难以解决的内部矛盾,萨科齐及其同僚可能仍无法做到这一点。欧元区。

换句话说,欧洲单独挑战美元霸权的企图实际上是软弱的,不太可能成功。 当今世界经济总量已形成美国、欧洲、亚洲三大部分的格局。 东亚新兴经济体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只有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在现代多元化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具有相当的分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健康、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很难想象中国、日本等亚洲主要国家会愿意放弃自己的货币,但他们可以先在亚洲建立由某一类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并力争让一种区域性货币不存在。每个国家放弃自己的货币。 货币在亚洲流通; 然后扩大效应,从“小亚元”到“大亚元”,逐步形成美元、欧元、亚元并立的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

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威慑和催促作用,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统一世界货币的前景也变得可能,建立某种初级的“世界美元”。 这类似于上述“亚洲货币单位”或曾经流行的“欧洲货币单位”的全球应用; 它就像“瓦格纳歌剧序曲”。 世界上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独立行使各自主权。 就货币而言,它在虚拟测试、与标准比较,甚至国际贸易核算、清算、货币储备等方面发挥着实际作用。 作者有一篇单独的文章来证明这一点。

一旦初级“世界元”建立起来,创建亚洲元的前期任务将在不同层面上相似、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相辅相成。

参考:亚元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