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与经济分析:从 2 元对 1 美元到 6.3986 元对 1 美元

2024-08-28 15:02

8月11日,中国将人民币汇率从8月10日的6.2101元人民币兑1美元贬值到6.3259元人民币兑1美元;8月13日又降至6.3986元人民币兑1美元。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民币变迁的历史:1980年我刚回国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大概是2元兑1美元,当时的汇率高估了人民币的价值。这个判断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说非常明显,因为没人愿意放弃1美元去换取2元人民币。市场价格就是交易时双方约定的价格。2比1的汇率是因为美元被低估,导致美元供给不足(当时还发行了外汇券,与本文主题无关,就不讨论了)。

1984年7月5日我第一次和当时的中国总理见面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人民币汇率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总理也同意了。但是,只能把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政府机构反对,无法实施。1988年,政府没有收回这个机构的权力,而是在上海建立了外汇交易市场,让有美元的人,按照双方同意的价格,把美元卖给需要的人,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市场价格。1996年,政府决定把人民币贬值到8.3元人民币兑1美元,这个价格应该是接近供求平衡的,因为这个价格是按照上海自由贸易市场的汇率来决定的。

1996年至2004年,人民币汇率基本没有变化,但1998年至2003年,由于美国物价上涨速度快于中国,人民币对美元被低估。中国零售物价指数从1998年的3.808下降到2003年的3.467(为前者的91%),而美国零售物价指数则从157.5上升到181.31(为前者的115%)。按照两国物价比,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该升值到115/91=1.26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被低估了约26%。

从2005年到2014年1月,中国只是允许人民币缓慢升值。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过快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允许汇率缓慢升值,可以让出口商有时间调整生产和产品类型。这样允许汇率缓慢升值以保护出口,可以说是一种适当的政策。2014年1月,中国允许汇率升至1美元兑6.05元人民币。

8月12日,《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货币贬值反映对中国经济担忧》的文章,报道称中国已将人民币贬值至1美元兑6.4元人民币。该报称,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来重振经济,包括增加基础设施、降低利率,现在又降低了人民币汇率。

从决定经济政策的角度看,人民币贬值和实施上述其他政策是合情合理的。美国媒体对此高度重视,原因有二:第一,美国人把中国经济视为美国经济的对手,希望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下来。人民币贬值是增长放缓的标志,会引起美国读者的关注;第二,过去十几年,中国只允许人民币汇率由市场缓慢变动,现在突然调整汇率,是美国和世界人民始料未及的。事实上,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也实施了调整汇率的政策。

这次汇率调整对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有影响吗?我认为不会有太大影响,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成为储备货币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世界通用货币不是人为的政策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在外贸市场上通用的程度决定的。如果大多数国家经常跟中国贸易,需要使用人民币,人民币自然就会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人民币8月11日贬值,没有影响它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也不会影响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但如果中国再次贬值人民币,导致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失去信心,就会影响它成为国际货币的机会。

(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